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讲座信息
回顾 | 2021年度“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 | 哲学作为一项认知事业
日期:2022-01-04


2021年12月9日晚18时至20时,由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合办的“哲学的殿堂——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十一讲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人文社科讲席教授、着名哲学家陈波教授主讲,主题是“哲学作为一项认知事业”,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院长臧峰宇教授主持讲座。此次讲座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线下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302教室,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叠站同步直播。

讲座开始前,臧峰宇教授介绍了主讲人陈波教授的主要成就。陈波教授作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人文社科讲席教授、国际科学哲学院正式院士,专业领域为逻辑学和分析哲学,主要研究分析哲学、蒯因哲学、逻辑与语言哲学。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学术成果先后单独获得教育部(3项)、北京市(5项)和金岳霖学术奖(3项)等重要学术奖励。陈波教授着作等身,教育教学方面也成果斐然,是当代中国逻辑学、分析哲学的名家。

讲座开始后,陈波教授首先从大学、乃至哲学院的两个身份开始讲起,即学术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作为教育机构,哲学院需要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因此优秀的本科生课程是重要的、可靠的哲学史和讲授和研究是重要的。但是哲学院并不仅仅是个教育机构,还是一个研究机构,这就要求哲学院承担起创造思想、生产知识、促进文明发展进步的作用。因此,陈波教授指出,对先前文明成果的批判性审查、对当代现实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对新的可能性的设想、建构与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大学通过教育传承文明;另一方面,大学也需要通过开掘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造福人类、推进文明,责无旁贷。

陈波教授强调,这就意味着哲学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论证,需要既“做哲学”又“学哲学”。学哲学需要阅读经典、分析阐释理解乃至重构哲学史;“做哲学”则不然,必须要围绕当下的学术问题、社会环境提出新问题或对旧问题做出新探索,给出新观点、提出新理论。所有哲学人都要学哲学,但至少一部分人必须去研究哲学。因此,陈波教授呼吁,有必要改变当下的局面,即别人研究哲学、我们研究别人的哲学。我们需要至少一部分中国哲学家与他人一起研究哲学,需要面向问题,参与哲学的当代建构。

从大学的哲学系在当今社会之使命开篇,陈波教授接下来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刚刚发表的《哲学作为认知事业》这篇论文,以此论文作为发言的主要线索。陈波教授介绍道,美国哲学家蒯因断言,科学与常识是连续的、哲学与科学也是连续的;牛津哲学家威廉姆森继承了这个观点,严厉的批判了所谓“哲学例外论”,也就是哲学家可以采取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威廉姆森认为,哲学只是更像数学,方法不是实验而是溯因及演绎推理;不应过多考察哲学是先验的还是后验的,因为这个观点在认识论上是表面而肤浅的。

陈波教授表示,自己将在两位哲学家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一个核心问题:哲学是一项认知事业,也就是说,哲学和其他各门学科是连续的,是人类认知世界总体努力中的一部分。首先,陈波教授指出,哲学如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都是探究我们生活的世界;哲学与常识和科学之间没有实质性区别,采用思想实验、常识和直觉、数据和证据、反思想象的方法,都是常识方法和科学方法的提炼总结。哲学研究不等于哲学史研究,从哲学遗产开拓新的领域、运用新的方法、提出新的理论来推进哲学,才是看待哲学和哲学史关系正确态度和做法。

陈波教授指出,从认知的角度看,哲学处理的就是我们认知的问题,是“奥丑补迟 is 迟丑别谤别”的问题。世界中有物理个体、性质和关系、自然种类、时空、层次、结构、因果关系、规律、集合和数;有人造物品、有制度性事实、有文化构造物,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所有这些存在物都可以被称为“实在”,而它们的面向却如此殊异,这就给哲学家带来问题,即究竟什么是“实在”。实在的性质本身难于回答,哲学家仅可说从各方面促进和改善世界对“实在”的认知:一方面是对实在的思考,如塞尔、休做出的贡献;一方面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思维方式,如维也纳学派、波普尔、蒯因、斯特劳森、麦金泰尔、普特南、法兰克福学派等等,都对哲学乃至各门学科的元问题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推动了“做哲学”的发展。分析哲学从早期的学派、运动走向一种“做哲学”的方式,没有固定的边界也没有固定的立场,提升了我们的认知能力。

第二,陈波教授指出,哲学与科学在方法论上也具有连续性。在讲座中,陈波教授给出了叁种最为特色的哲学方法,即溯因、想象与思想实验和反思的均衡。所谓溯因,指的是观察到反常事实,了解到假说可以支持反常事实,因此可以假设其中存在一个最佳解释推理以支撑这一事实,这种方法被称为“滨叠贰”方法。

思想实验被称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灵的实验室”,在哲学当中被用作论证手段,用来挫败或者证成某个哲学论断或学说,其作用往往是破坏性的,如中文屋实验、孪生地球、电车难题、“庄周梦蝶”等等。对于思想实验问题,仍有很多需要回答和研究的方面;同时,科学中的模型建构也应当反过来适用于哲学,甚至哲学更需要模型建构。

哲学关注认知,但相对更少关注认知分歧,如何看待和处理认知分歧,在哲学上呈现为对话和论战,它可以揭示已有理论的问题、发展新的理论、防止盲从独断与专制。最终,哲学的认知方式达到反思的均衡,即通过道德直觉和慎思判断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道德观念理由与他人的道德观念理由之间的关系来修正二者,最终达到融贯的状态。

第叁,陈波教授指出,哲学和哲学史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哲学与科学是连续的”这个判断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哲学史在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位置,但历史研究在其他科学中的地位就远不如哲学中重要。陈波教授给出的回答是,哲学史关乎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哲学史能够成为民族“寻根”、“找魂”的手段,哲学史传承和塑造的是文化与文明的核心要素,是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哲学史是训练思想和人格的媒介,通过阅读先贤的着作,可以感受到各种“做哲学”的不同方式,这种感召能够提供动力,如果幸运,就能为成为哲学家提供助力。哲学史是激活创造的资源,比如爱默生的思想或者其他人的观点,直到今天都能在回答时代之问当中提供答案。

哲学和哲学史之间虽然联系紧密,但往往被人们夸大。陈波教授表示,对“哲学就是哲学史”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批判的继承,即所谓“弱解读”;一种是所谓“哲学研究就是哲学史研究”,即所谓“强解读”。陈波教授引证威廉姆森的观点表示,牛津学派指出了一个要点: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是自己写哲学史的,将哲学和哲学史混为一谈,违背了历史本身。陈波教授表示,进一步说,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派别、风格有明显的断裂,后一代哲学家研究的是不同问题、使用的是不同方法、提供的是不同立场分歧。讲座的最后,陈波教授还回应了两个问题,也就是科学依赖于外在观察、哲学依赖于内在体验;科学关注实然、哲学关注应然。

陈波教授的演讲极为精彩,旁征博引,台下笑声阵阵,听众们纷纷表示得到了哲学大家的熏陶,对如何“做哲学”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进入答疑环节,线上线下的观众踊跃提问,场上氛围非常热烈,陈波教授回答了“对初学者来说如何学好逻辑学”、“哲学和科学在当下的前沿鸿沟”等问题。整场讲座持续了超过两小时,陈波教授犀利的言辞、精准的分析、扎实的哲学功底、幽默的语言、对西方前沿哲学的了解与对中国哲学精神气韵的体悟,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哲学殿堂的宏伟、哲学之道的精妙,和“做哲学”的意义之所在。在热烈的掌声中,第十一期“哲学的殿堂”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洪博文(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