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讲座信息
回顾 | 2022年度“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九讲顺利举行
日期:2022-12-10

        2022年11月25日晚,由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合办的2022年度“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九讲顺利举行。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成纪主讲,主题是“开放的中国美学史研究”。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牛宏宝教授主持。


牛宏宝首先介绍了刘成纪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刘成纪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称号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美学会会长。代表性着作有《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上、下卷)、《形而下的不朽:汉代身体美学考论》、《自然美的哲学基础》、《庄禅与中国诗学精神》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论文近200篇。

讲座开始,刘成纪首先说明了“开放的中国美学史研究”主要针对的问题是:中国美学的研究所能够扩展的边界,以及我们在什么界限范围之内可以思考中国美学的问题。

讲座主要包括内容五个方面:第一,介绍20世纪初期美学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美学史在20世纪以来所呈现的样态。第二,美学理论与美学史的互动关系。第叁,美学史与时代的互动。第四,展望目前的中国美学史包括艺术史的新的拓展空间。第五,在理论上论证了美学史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经验传达的可能性。本次讲座的逻辑亦按此五点内容逐步放大。

在第一部分,刘成纪首先介绍了美学在日本的传播和美学引入中国后的三个特点:1. 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自其发端就表现出比日本更鲜明的原创意图和民族本位立场。2. 西方美学在近代中国被接受的发端,同时就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发端。3. 中国传统美学资源的庞大和浩瀚,使任何一种外来理论进入中国的过程往往表现为对这一传统的重新认识和唤醒过程。

对于20世纪初期中国美学史,刘成纪主要介绍了自王国维发端的中国美学研究在近百年的贡献:一是在理论层面,试图用一个具有本体性的概念为中国美学定性,并据此与西方美学相区隔;二是在历史层面,不断强化美学对中国历史的描述能力,直至使其具备与中国文明史高度匹配的长度和规模,形成通史。

在第二部分,刘成纪主要介绍了美学理论与美学史的互动关系。首先,美学是反历史的。如果人对于美的真理性认识也是唯一的、永恒的,那么美学的历史也一样。其次,美学的历史是对于美的看法的讲述史,或者有限的真理性看法向美本身不断靠近的历史。第叁,美学理论进一步形成了美学史的规约、限定,历史认知总是被前置性的美学理论规划。第四,基于以上定性,刘成纪以鲍桑葵、克罗齐等为例介绍了美学史的两点价值指向:一是,美学史研究虽然是美学学科的重要领域,但研究这一历史的目的并不是强化它的历史性,而是以此形成对超历史的普遍真理的印证。二是,基于地域、国别或文化的美学史研究,虽然人们习惯于强调它的独特性或不可复制性,但事实上,它也不过是以区域经验映显人类的普遍经验,并进而达至对于美的普遍认识。

第五,强调回到本土中国美学与普遍历史之间,只有使西方美学重新西方化,才能破除美学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中国美学之于人类的独特贡献才能得到突显。但是,这也同样不能成为中国美学研究者拒绝思考美的普遍真理和普遍价值的理由。

在第叁部分,刘成纪主要讲述了美学史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他指出,中国美学史研究虽然看似在研究历史,但大多也是充当了时代精神的映像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叁个方面:

首先,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美学的现代传统,以此为背景的美学史基本上被写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启蒙史。据此可以看出,基于五四启蒙史观的美学史研究,虽然彰显了中国历史中美和艺术最具现代性的侧面,但由此产生的弊端也至为明显:一是历史书写因过于被现代价值左右而工具化;二是它至多只能讲述中国历史的局部征候,而在中国历史中并不占据主导性。其次,美学史与时代的互动关系还体现于心性论美学。现代以来,这一学派以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为基础,将中国美学史全面心性化。但心性论美学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 从现代新儒家的相关论述看,心性这一概念始终是扑朔迷离的。2. 以心性为本谈论中唐以降的中国美学史尚具有可行性,但如果以此倒贯中国美学的整体进程,则极易导致对历史的歪曲,产生对非心性时代的选择性遗忘。第三,美学史与时代的互动关系还体现在由“五四”开启的自由主义美学传统上。这一传统将文人艺术视为中国美学的主流和正宗,它与当代消费主义的合流则使中国美学史写作心灵鸡汤化,主要表现为生活美学。

刘成纪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始,五四启蒙主题对于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影响逐渐式微,由新儒家开启的心性论美学也因曲高和寡而难以形成影响,唯有文人美学因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浪潮的成功合流而独擅胜场。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传统文人开启的艺术生活化的美学理想,变异出一种对于美学史的“岁月静好”模式。

在第四部分,刘成纪展望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几种新可能。

第一种是将中国美学史重新历史化。这涉及到叁个概念:美学、中国美学史和历史。此中的问题在于中国美学史到底属于美学还是属于历史,以及美学史到底来自美学理论的建构,还是来自历史的自然生成。第二种是基于如何看待中国美学的传统。中国美学传统的总背景是从天人到心物的转换。中国美学从礼乐教化的大传统,到文人艺术主导的中传统,再到民间艺术的小传统,这叁个传统所具有的内在一体性,主要是靠礼乐精神的统摄和下贯,而其差异则主要源自传统政治等级制对不同艺术取向和风格的塑造。

第叁种可能基于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就美学理论与美学史的互动关系而言,我们既可以书写受康德原则影响的自律的美学史;也可以创造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他律的美学史,类似于艺术社会学,美和艺术由自律变成他律,强调它的社会历史生成;第叁种模式的美学史书写,可能是律他的美学史。刘成纪以礼乐为例介绍了礼乐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全面统摄,美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在此从自律、他律、异律走向了律他。他认为,这也是近年来怀抱以美学重建国史雄心的学者们试图努力的方向。

第四种可能是基于叁种中国美学史的运动模式。叁种模式分别是基于进化论史观的进步模式,基于存在主义史观的重复模式和基于历史本体论的倒退模式。这叁种进步、重复、倒退的历史运动模式,分别指向了中国美学的时代新变、永恒主题和价值取向。

第五种可能基于中国美学的价值面向。中国美学的根本性质并不是在于审美,而是借美学通达于哲学,中国美学的价值面向是哲学的目标超越了美学的目标。

第六种可能基于如何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叙事方式。第一种叙事方式是由五四运动开启的中国美学史叙事方式,在法国哲学家利奥塔那里称之为解放性叙事,重视历史中对主流传统批判的侧面;第二种叙事方式是从最近一、二十年掀起的新叙事方式,建设性叙事方式;刘成纪更为认同第叁种叙事方式,即对历史研究保持价值中立的,更趋理性的无前见叙事方式。

第七种可能基于如何认识中国美育传统。美育既是自由教育,同时也是对人性进行规训的教育。就规训而言,它使人从野蛮走向文明,其价值仍然是正面的。中国传统美育的完整形态,起码包括了自由、秩序、和谐叁大原则。中国美育传统对人的柔软规训呼应了西方美学与社会控制的问题。

第八可能在于中国美学史的写法,既包含传统意义上概念史的写法,还包含思想史、意识史、文化史、命题史、观念史、意象史、事件史等诸多写法。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在讲座第五部分刘成纪讲述了一切历史都是美学史,从理论上论证了美学史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经验的传达的可能性。

  在刘成纪看来,就美学学科而言,无论是它理论的弹性、思维方式的一般性,还是研究对象的无限广延,都预示了它是对人和世界普遍存在性状的描述,而不仅仅限于一种专门的知识。美学史关涉的不仅是一种对于美和艺术的专门史,而且是对于人的普遍经验的历史。

  对于“美学是第一哲学”说,刘成纪引用李泽厚先生在《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里的一段话,强调了美学之为第一哲学,不是作为最高层面上的第一,而是普遍性上的第一。

  最后的结论中,刘成纪强调,对于中国美学来讲,美既沉入到了审美意识得以生发的思维底层,又向人的世界观念和现实践全面敞开,同时又跃升为精神价值目标。对于中国美学而言,“一切历史都是美学史”的原因,正在于它对人的哲学思维之奠基和在精神层面的无限弥散。

牛宏宝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通过对五四运动以后的启蒙、心性、亚文化等叁种模式尖锐的批判,刘老师探讨了叁种模式的历史形成过程及背后的深刻问题。他强调,在有限性思维下,我们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美学的融通性质,如何在相互渗透中提取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思考。

  在交流互动环节,听众踊跃提问,刘成纪就“如何看待美学史发展中的接续性?”“如何将哲学层面的美学通俗化”等问题一一做出解答。讲座持续了叁个小时。刘成纪的报告深入浅出,展示出美学思想史广阔的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